作者:未知 時間: 2020-03-28 19:27:54 人氣:0 ℃
林水會戰助推光照新舊程度走勢轉化
(來源:日號市林業局局)
水滋林,林依水,林水相依,世代繁衍無窮盡。2015年底,日照市啟動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林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。自此,日照人以“愚公移山”般的精神,舉全市之力,重塑山水,再造山清水秀美麗家園。
近五年里,全市上下激情澎湃,林水會戰的火種正以燎原之勢,燃遍日照大地。
生態健康立市 要回天空白云天、青山碧水青山
掛圖偵察、掛圖督戰,將規劃“從圖上落到地上”
“生態優勢是日照最鮮明的特色、最核心的戰略資源,也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。”作為新興沿海城市,日照最突出的優勢就是生態優勢。近年來,日照把“生態立市”擺在首位,力求通過建設山清水秀美麗日照,形成吸引資金、技術和人氣的洼地,破解長期以來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,積蓄發展新動能。
回眸2015年,日照水庫、青峰嶺水庫、仕陽水庫、戶部嶺水庫、馬陵水庫、巨峰水庫等大中型水庫一度紛紛逼近死庫容,對60家重點用水企業限水停水、限產停產,市區居民生活用水分時段供應……2014—2015年,持續的干旱,讓日照人對缺水的現狀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人們也清楚地認識到,通過大力發展林業,創建森林城市,有助于加快形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綠色屏障和生態保護體系,有效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環境壓力加大、污染加劇等一系列負面問題,增強城市的影響力和競爭力。要回藍天白云、綠水青山,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。
2015年底,日照市召開林水會戰動員大會,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,以破解水資源瓶頸為目標,實施城區增綠、通道連綠、水系擴綠、濕地添綠等“八大綠化工程”和現代水網、河道治理、農田灌溉、水庫堤防等“六大興水工程”,計劃用三年時間把日照打造成森林環繞、碧水穿城、林水相依、林路相襯、林居鑲嵌,生態文化底蘊深厚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森林海濱城市。
自林水會戰之初,日照市創新工作方法,實施“掛圖作戰、掛圖督戰”,將任務逐級分解到市直有關部門單位、各區縣和鄉鎮,明確節點目標與實現路徑,落實包保責任制,并依據制定的各種辦法,定期不定期地對林水會戰實施情況進行考核、檢查、通報,完善掛圖督戰制度,推動“從圖上落到地上”取得實效。
林水現身優雅蝶變
森林擴大率幾年加入1個百分點,河道治理新增蓄水能力1000多萬立方米
6月3日,走下俯臥于東港區山海西路的石寨河大橋,漫步河岸,別是一番愜意:臨水弱柳扶風,外坡松竹蔥翠,聽鳥鳴啁啾,看流水潺潺。經過前期的清淤治理,昔日臟污的石寨河已面貌一新,壘起了攔河壩,蓄滿了清清河水,大面積的綠化工程更讓河兩岸披上了新裝。
石寨河跨河大橋俯臥的山海之西路,同樣經歷了一場“蛻變”。山海西路全線以法桐為連接線,樹下鋪裝苗木以2米黑松和1米紅葉石楠,30米范圍內已綠化區域內的枯苗、不合格苗木和缺苗斷檔區域已被補植整改。同時,設計了大沈馬莊橋路口、石寨河、222省道十字路口、北湖河、下湖河等六大景觀綠化節點,對沿途可視范圍內的14個小塘壩進行美化亮化,全面提升山海西路綠化效果。
推進這多方面的銳變的,正是林水會戰。日照市的林水會戰包括林業和水利兩方面,從去年開始,計劃用三年實施造林40萬畝,概算造林投入23.51億元,到2018年末森林覆蓋率達到45%;計劃建設水利工程5000處,估算總投資40億元,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80萬立方米,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,初步建成日照現代水網體系。
2016年,通過實施“八大綠化工程”,日照林業會戰投資11.2億元,完成造林16.3萬畝,林木覆蓋率達到42%,增加1個百分點,主要綠化指標超過國家森林城市的標準要求。2017年以來,又完成林業投資14.9億元,超出第一個會戰年度3.7億元;完成造林15.6萬畝,占年度計劃的104%;造林成活率達95%以上;成為日照林業史上造林規模最大、質量最好的一年。
農林會戰捷報頻傳,水利會戰紅紅火火。2016年,日照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6.4億元,增長37%,遠超原定計劃的3000萬元;建設各類水利工程1632項,遠超原定計劃的59項。截至目前,2017年已完成水利投資19.7億元,超出第一個會戰年度3.3億元。
2016年9月起,日照市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,在全市范圍內開展“清清河流行動”,計劃總投資54.97億元,治理各類河道1000公里。如今,“清清河流行動”已被納入林水會戰整體規劃。至今,全市已完成投資20億元,累計治理各類河道236公里,建成各類攔蓄水工程144處,是日照歷史上所有攔蓄水工程的三倍多,河道治理新增蓄水能力1000多萬立方米,相當于新建了一座中型水庫。
“清清河流行動”中,日照市對河道管理保護切實加大財政投入,推行政府花錢購買服務的方式,落實管護主體、管護責任、管護資金、管護隊伍,加強管護目標考核,探索創新河道管護的長效機制。同時,加快推進東港區全國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工作,在全區成立7處河道管理站,購買5輛河道巡邏車,招聘河道管理員69人,做好河道綠化保潔、巡查檢查等日常管護工作,為河長制在日照全面實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今年年底前,日照市將全面實行河長制,建立市、縣、鄉、村四級河長體系,通過建章立制,規范河道管理和保護,維護河道健康生命,實現河道永續利用。
社會生活資產投資注力多贏
社會各界資產管理百分之幾全縣綠化股權投資80%以上,占水利投資60%以上
繡針河凈化工程建設是嵐山區近期來生態專項整治的主要,但財政資金緊張,又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。為此,嵐山區嘗試啟動民力,通過吸引社會資金、社會力量,破解河灘綠化難題。在保證防汛需要和防風固沙的前提下,嵐山區騰空繡針河河灘土地,以每畝每年800元至1200元的價格租給苗木企業,由苗木企業依據區里制訂的綠化方案,栽植苗木。既解決了政府沒錢又要辦事的矛盾,又較好地實現了河灘綠化的目的。根據協議,苗木企業可在不影響河灘整體綠化效果的前提下,可選取適量苗木出售,取得經營收益。
當前,在日照市越來越多的林水建設工程采用這種“苗圃式”綠化模式,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把沿路、沿河的土地流轉出來,無償提供給苗木企業當作苗圃使用。一方面,政府不用再拿錢買苗木,也不用擔心后期的養護管理問題;另一方面,企業也不用再拿錢征地建苗圃。
林水會戰來說,日照堅持政府統籌主導,搭建融資平臺,引導社會資本多渠道、多形式投資發展林水事業,社會得綠、企業得利、農民得益的多贏局面顯現。2016年10月,日照市政府出臺林水會戰相關補助辦法,市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8000萬元,用于林水會戰獎補,連補三年。2017年,社會資本占到全市造林投資的80%以上,占水利投資的60%以上。
與此同一時間,日照市加快開放投資市場,在參與范圍上,除法律、法規特殊規定的外,林業、水利建設一律向社會資本開放;在參與方式上,允許社會資本以獨資、合資、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林業建設。據統計,林水會戰以來,全市PPP、社會資本投資林業項目達144個,估算總投資14.2億元。政府先后為12家重點企業給予財政貼息,新增林業貸款1.69億元,撬動社會投資2億元。今年又組織上報融資項目12個,規劃總投資70億元,力爭今年融資20億元。全市水利會戰已確定專項建設基金、政策性貸款項目10宗,申請金融資本25.06億元,已放貸款9.09億元。
科枝正確引領升降權威性
二級共同建設現當代農業技術示范崗區,地下水庫吸附儲存地表水
6月5日,“日照北竹園”林業建設現場,各色苗木漫山遍野,形成了“一園一谷一林”的格局。“一園”,即江北第一竹園,面積300畝、16個品種、2.1萬余株,是南竹北移局部面積最大、品種最多的竹園;“一谷”,即紅橡谷,栽植歐洲紅橡、沼生櫟、日本厚樸等彩葉樹種200畝、3萬余株;“一林”,即榆樹林,栽植瑯琊榆200畝、1.5萬余株。
占地面積800畝的“日照北竹園”僅是中國(日照)現代林業科技示范區之一隅。示范區總面積5000畝,由日照市政府與中國林學會、山東省林業廳合作共建,實行“一區兩園、三級共建”,建設“中國林學會現代林業科技示范園”、“山東省林業高科技創新園”,打造全國一流的“現代林業科研示范基地”、“暖溫帶特色植物展示基地”、“林業科普與休閑觀光基地”。“整個示范區將于2018年全部建成。屆時,春有百花爭艷,夏有綠蔭如傘,秋有碩果紅葉,冬有青竹傲雪。這里將成為市域面積最大的植物園、彩葉園、林業科普園。”日照市林業局局長王洪彩說。
以為發揮,林業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,規劃水平更上一層樓,全市先后引進歐洲紅櫟、美國紅楓、美國紅橡、日本厚樸等國內外優良品種40多個。山東大豐園農業97精品一区二区三区-亚州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-97精品一区二区-特黄一区二区三区投資1.2億元,從荷蘭全套引進了世界上先進的種苗組培實驗室,每年可提供藍莓、大櫻桃等60余種優質組培種苗2000萬株,被國家林業局授予“國家普及型引種試種苗圃”。
科持撐起、都也為水工會戰打造了廣袤新天地。“兩城河地下水庫就像是塊海綿,平時吸飽了水,用的時候還能再通過打井取水等方式‘擠’出來。”6月3日,在兩城河口施工現場,日照市水利局局長劉仲春介紹。
兩城河地下通道河水庫建筑項目所包含的14.5平方公里河床地帶,建設“地下水庫”地理條件得天獨厚:總體厚度2——13米的砂層像一張巨大海綿將沿兩城河流經此地的地表水吸附儲存。其最大儲水量為2305萬立方米,相當于一座中型水庫。只需在地下水庫規劃區域近海一側修筑一道地下防滲墻,在上游建設一座橡膠壩,通過這“一截一蓄”,日照首座地下水庫就建成了。
取決于于老式大水庫建筑項目,地下水庫工程優勢不一而足:一是建設成本低,工程不占地、不移民,通過“一截一蓄”,達到蓄水功能;二是工程更安全,和地面水庫相比,地下水庫沒有垮壩的危險,對周邊生態環境不會造成破壞;三是綜合效益顯著,地下防滲墻工程的實施,能夠有效阻斷海水倒灌路徑,起到防治海水侵染的作用。據了解,日照將進一步規劃實施傅疃河、巨峰河、繡針河等沿海地下水庫工程建設,增加沿海地區獨流入海河道的地下水蓄量,增加雨洪水資源利用量。
結合快速發展孵化新走勢
林水會戰與扶貧款扶貧政策、旅行富市、真美文民農村社區開發容合趨勢
6月5日,占地近2000畝的五蓮縣中至鎮峨莊生態林蔚為壯觀。項目區內以旅游思維和標準規劃種植黃櫨、楓樹等彩葉植株,為下一步開展鄉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礎。項目涉及周邊省定貧困村1個,市定貧困村2個,僅土地流轉費一項每年就為貧困戶穩定增收500元;通過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園務工,每人年增收1萬元以上。
2017年,與脫貧攻堅相融合的林水會戰項目不勝枚舉。作為日照市重點幫扶的貧困地區,莒北、蓮西、港西、嵐西北等區域已連片發展特色經濟林5萬畝,累計投入水利扶貧資金2.18億元,實施各類扶貧項目208個,惠及貧困村170個、貧困人口1.4萬人。
為促進改革林水會戰與出游富市和醉美鄉村旅游制作相容合,日照正加快開展“綠滿齊魯·多彩日照”建設,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,推進“彩香化、景區化、特色化和共享化”發展。今年,日照在適宜地區,增加竹子栽植比重,引進毛竹、高節竹、黃桿竹等品種,規劃建設“山間竹海”,打造齊魯竹鄉;在交通干道兩側、重要水系、山系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“林中花海”,組織實施“清清河流行動”,搞好疏浚整治,加快打造“山青、水秀、岸綠、景美”的景觀帶。目前,日照市已經對轄區內南湖河、石寨河等5條主要河流,按照“一河一種竹子,一河一景”的標準,編制了規劃方案并同步實施。
光照的林水大型項目并不是改善了生態環保、克服了“水荒”,讓其正在實施的“旅游富市”戰略積淀更多資本,更是增加了環境承載力,培育了發展動能因子。在某種意義上說,“含綠量”就是“含金量”,有多大的生態環境容量,就有多大的發展空間,多持久的發展潛力。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也不是孤立的,與一個地方發展的空間布局、產業結構密切相關,因此更迫切需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好、建設好,形成吸引資金、技術和人氣的洼地。